余音的耳机是从其GY09和GY10正式踏入国产HiFi主流市场的。百元耳机向来是偏科的居多,要么猛做低频、要么主打人声,到后来国产直接整暴力解析。但对于真正想要享受好音乐的人来说也不大好,所以到后来有了像GY10这种素质全面的耳机。本文给大家分享一下余音最新的GY20.同价同样是99元,为方便参照,后文会有一些对比。
99元余音GY20简评,附索尼、AKG入门级耳塞对比
▲GY20外观展示,腔体不大,全身乌黑,不过是金属材质,表层经过磨砂烤漆处理,虽然不是那么光滑,但耐刮。如果嫌弃乌黑的没啥颜值,可以贴上官方赠送的贴纸。
换线方面,GY20用的是0.78双针方案,转接头为塑料的,挂耳的漆包线略显廉价。不过这不影响佩戴,因为腔体小巧,腔体可以紧紧的塞到耳道里,再用挂耳固定,行走时无听诊器效应。
▲余音GY20做工细节展示,内侧没太多讲究,磨砂烤漆工艺是有亲肤感的。金属滤网做工不错,0.78双针的母座则不够精致。
这里再说一下,不管是0.78双针方案还是MMCX方案其实各有利弊,不存在高档与低档之分。
▲线材展示,4N OFC编织线,主线偏细,没啥弹性,收纳指数较好,就是手感略硬,在国产耳机里是属于入门级的线材,但比那些果机大厂用的皮线或者漆包线要好很多。
▲3.5的插头展示,没啥设计,表层的字迹看上去很容易磨损,其它没啥瑕疵,就是简单。
▲卖点方面,官方就说了三个,分别是N52磁铁、大黑音圈和石墨烯振膜。虽然没多的文案,其实可以看出在解析、大动态和易推方面是有天然优势的。
为方便各位更有参照性,我开始便和余音售价269元的热卖型号SG01做了个简单的对比,外观和做工以及用线很直观的,咱就不说了。
声音方面(仅用华为mate30直推),两者还是有几分相似,尤其是低频都有不错的量感和下潜深度以及出色的弹性,而且声场也足够宽阔。
细节上SG01的器乐明显要亮一些,弹性也更好,但凝聚感反而不如GY20.这样的结果就是SG01低频更抓耳,但通透感反而比GY20弱一点。
人声方面两者解析不相上下,得益于SG01更易推一些,它的人声更居中,更厚实;尽管GY20人声略有靠后,但依然有着清澈不失柔和的音色,相比SG01更显舒展,而且并无明显的冷暖趋向。
高频方面两款耳机都有些吃推力,至少手机直推时动态和延伸感有明显不足,整体解析有待加强,不过都属于素质流,有不错的亮度和乐感。
▲对比的第二幅耳机是索尼的XBA-A1.原价多少我给放了,索尼的老款,属于索尼入门级别的。本来是想找另一款XB55AP,没翻出来,翻到了这款就顺便对比一下,价格差别略大,但音质差别可没那么大。
同样是手机直推,低频方面GY20明显要通透许多,XBA-A1需要加大音量才能获得和GY20一样的亮度。在同样的亮度下,XBA-A1的量感更强劲、声底更厚实,
但在器乐解析上它就显得较硬,大鼓敲起来硬邦邦,只是在听金属打击乐时会更有氛围。
饶是如此,GY20良好的器乐分离感以及出色的弹性让它的通透感更明显。
人声方面没想到索尼的解析感更强,要知道GY20已经解析已经够强了。不过XBA-A1不是暴力解析,而是显得有点过于干脆,且更贴耳。GY20的人声虽不如XBA-A1大气,但是更厚且又不失舒展,入耳反而更有韵味。齿音方面,两者控制的都很不错,前者控制的是解析力度,后者控制的是厚度。
高频方面索尼XBA-A1有着更强的亮度和动态,但问题是毛刺较多,对弦乐解析更集中,整体显得较为粗犷。对比GY20的高频动态不足、延伸感缺失的状态,两者在高频上都更注重前端的表现。
▲个人对比的第三款耳机是AKG的有着小K3003美誉的K374U,低频较猛,相对GY20更强劲、量感更强,但弹性一般,偏硬,虽然下潜更深,但弹性和解析明显弱于GY20.除了一耳的刺激没啥可说的。
人声方面缺点同样明显,齿音过重,解析欠佳,还有些紧,对比下GY20.后者解析清晰自然,而且不失宽松舒展,可直接将K347U比下去。不过对比的时候咱也发现了AKG的人声同样厚一点,简而言之你可以说GY20的人声偏薄。
高频方面和人声差不多,我也懒得叙述了,非要找托辞的话那就都换前端重新对比,不过个人觉得意义不大,只是想说最起码在低价位,国产耳机超越老外的大牌是毋庸置疑的,只是有些人没机会对比不愿承认而已。
▲整体总结部分
当然个人也用余音GY20适配了下更好的前端,来自HIDIZ的千元级播放器AP80 PRO X。更换过前端后,GY20的声音终于显得大气起来,低频动态明显足了,但弹性减弱了,结果是整体更通透更舒展,声场不是很大,却也规整。
难得的是其人声还挺中正,解析在我看来还不够漂亮,毕竟就这个价格,个人用它听低苦艾乐队的歌,那西北嗓的口音挺明显,厚度亦很自然,在百元级里实属不错。
高频方面同样更为大气且舒展,不过延伸感依旧一般,器乐分离度改进后让它的声场显得较为开阔;细节上泛音部分不是很鲜活,但无论弦乐还是管乐的解析是较为合理的,整体算得上亮丽通透。
至于还能不能通过更换更好的前端来提升表现,我不知道,也不想知道,这样意义不大。试问你会为一款99元的耳机配上两千块的前端么?
能给99元的耳机配上一个小耳放就算不错了,对吧。
所以我一直排斥那些把某些耳机的音质上限归结于前端,或者说把某些耳机配上更高级的前端来视为其优点。
就一副99元的耳机你还想怎样?